10月10日北京配资公司,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介绍“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并现场答记者问。
\n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局长谢礼国介绍,五年来促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超348万人,年均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70万人以上,促进64万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
\n发布会现场。
\n五年促进城镇新增就业超348万人
\n“五年来,重庆千方百计添举措,让就业更顺心。”发布会现场,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局长谢礼国介绍,重庆出台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方案,推出产业带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等6方面19条硬核举措,五年共促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48万人,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70万人以上。
\n针对重点群体,重庆推出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计划,拓展“家门口”就业服务网,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794.5万农民工“愿就尽就”,81.7万脱贫人口端稳就业“饭碗”。
\n“重庆全市有794.5万农民工,‘留在本地好、照顾老和小’成为越来越多老乡的选择。”谢礼国介绍,“十四五”期间,每年归集发布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近100万个,举办招聘活动3000余场次,新增就业20余万人,累计向吸纳农民工就业的用人单位发放补贴47亿元,全市累计培训农民工49万人次,打造了一批“渝字号”劳务品牌。“真诚希望各位老乡留在重庆就业创业、共同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n谢礼国。
\n连续4年博士后招收人数超1000人
\n谢礼国介绍,五年来,重庆聚势赋能促发展,让人才更安心,拓展渠道精准引才,迭代升级引才政策,每年引育卓越工程师1万名以上,博士后连续4年招收人数保持在1000人以上。
\n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郑夕明表示,重庆人力社保部门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推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措施,全方位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创新创业。
\n具体来看,采取“能设尽设”等措施,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全市博士后科研站点增至590个,较2020年增长40%。设立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研究项目特别资助等博士后资助项目,给予最高60万元/人资助,并根据科研项目情况给予5万元—30万元项目经费。畅通博士后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进站1年可申报副高级职称,出站最快1年可申报正高级职称。
\n郑夕明。
\n重庆高技能人才总量西部领先
\n谢礼国介绍,目前,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40万,较“十三五”末增长18%;高技能人才增至179.5万,较“十三五”末增长72%,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2%,一直保持西部领先。
\n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苏静介绍,“十四五”以来,重庆以“巴渝工匠”培育计划为牵引,以全国首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为契机,全力培育既“铺天盖地”又“顶天立地”的巴渝工匠队伍。全市技工教育专业与全市重点产业的匹配度达到86%,每年为重庆先进制造业、现代生活服务业等输送高技能人才10万余人。
\n此外,五年来,免费开展技能培训150万人次,一大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走上了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之路。健全以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等级认定为主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200万人次获得等级证书,191名技能人才获评特级、首席技师。
\n此外,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技能合作关系,开发新能源汽车维修等30个国际标准,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1万余名,助力中国标准出海、产品出海、技能出海。
\n苏静。
\n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达到266个
\n五年来,重庆织密扎牢安全网,让社保更暖心。近年来,重庆上线“参保直通车”“乐享退休”“工伤无忧”等应用场景,推出养老待遇资格无感认证服务,社保卡持卡人数达3670万人,“一卡通”应用场景达266个。
\n重庆如何推动社保服务优化升级?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胡京介绍,实现线上线下“便捷办”。全市基本形成多渠道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社保服务体系。线上,群众可在“渝快办”办理个人社保信息查询、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等118项服务事项,实现“一点登录、全网通办”。线下,市区两级社保经办机构全面推行“一窗综办”服务模式。此外,群众还可在全市4250个银行网点、2273个社保卡服务网点办理相关业务,实现社保服务全天候不间断。
\n创新打造“参保直通车”“乐享退休”“工伤无忧”等智慧应用场景,完成22项参保管理类、23项养老待遇类、18项工伤待遇类业务精准画像和智能推送,个性化对接群众办事需求,推进“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此外,拓展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至266个,实现就医购药“一卡通用”、轨道公交“一卡通乘”。
\n下一步,将及时跟进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突出应用导向,建设全险种、全业务、全链条的社会保险经办智能化场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更优的公共服务。
\n胡京。
\n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有了“专属保险”
\n新业态新经济迅速发展,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逐年增长,在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方面,重庆市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n发布会现场,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孙承豪介绍,重庆从平等就业、劳动报酬、休息、劳动安全等方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作了制度规制。
\n累计建成零工市场140多个,就近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大力引导参保,目前全市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23万人。
\n值得关注的是,重庆还在全国首批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让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有了自己的“专属保险”。目前已覆盖11家平台企业、88万人。
\n此外,还完善劳动纠纷调处机制,依法处理劳动纠纷。截至目前,已累计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41个,处理各类劳动纠纷2700余件,有效保障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n孙承豪。
\n64万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
\n发布会现场,谢礼国介绍,重庆打造青年西部就业创业首选之城,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促进64万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
\n今年,重庆高校毕业生规模达37.7万人,再创新高,重庆又出台了哪些举措?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李林峰表示,重庆重点从政策扶持、岗位供给、服务优化等方面持续用力。
\n具体来看,扶持企业稳岗,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的小微企业,给予每人1万元的社会保险补贴。助力个人求职,对到12个县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照本科、硕士、博士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2000元、3000元的就业补贴。支持创新创业,对首次在渝创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最高8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提供个人最高50万元、企业最高6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累计为青年发放各类就业补贴资金超50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80亿元,帮助超100万人端稳工作饭碗。
\n同时,挖掘岗位潜力,让就业选择更丰富。实施万名大学生基层就业行动,提供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岗位超18万个,实施百日千万招聘等专项行动,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3万余场,筹集就业岗位超500万个,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等,开发科研类、技能类、管理类、社会服务类见习岗位超50万个,想方设法拓展就业渠道,促进更多青年扎根重庆、建功立业。李林峰说,“我们力争每年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40万人以上,持续打造青年西部就业创业首选之城!”
\n李林峰。
\n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 摄影 任君 钱波北京配资公司
佳禾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